标题: 人文主义的三种争辩—海德格、德希达与阿冈本的思想交错
Three Debates on Humanism-Crosses between Heidegger, Derrida, and Agamben's Thoughts
作者: 詹亚训
Chan, Ya-Hsun
林淑芬
Lin, Shu-Fen
社会与文化研究所
关键字: 人文主义;反人文主义;海德格;德希达;阿冈本;humanism;anti-humanism;Heidegger;Derrida;Agamben
公开日期: 2010
摘要: 透过2005年夏天,高捷泰劳抗暴事件所暴露出的国际劳动力交易体系与普世人权之间,被反覆争辩、权衡的人权与人道问题。这份论文将借径当代法国于一九六ま年代左右,以〈人文主义书信〉(Letter On Humainsm)为主要依据重新阅读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作品,企图重新检视、展开其人文主义质疑的反人文主义(Anti-Humanism)思想状况。在此系列以海德格为主要理论资源的讨论中,我们一方面会看到主体与结构之间的同一性因表意体系的不稳定而转为人类主权形象的消散,或者“人的终结”的宣告。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像是德希达(Jacques Derrida)透过人的终结/目的(Les fins de l'homme),指出此类宣告背后所隐藏的否定性目的论问题,而呈现出人文主义与反人文主义彼此交错的复杂关系。在反人文主义论述的交锋与张力中,关于“人”如何被界定?人权或者人道的诉求依附于哪些“人”的判准?在这些判准之下,我们如何理解当前的生存处境?又如何想像另一种可能的生活方式?这些涉及人之成为“人”的界线状态的问题,本身即是一种对人文主义的初步提问。在此问题意识的基础上,这份论文选择以海德格思想为重新理解人文主义问题的切入点,一方面指出其人文主义批判如何透过着名的“存有论差异”(ontological difference),联系起环绕此有(Dasein)展开的存有论与形上学批判,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代法国思想的发展。另一方面则透过其哲学中的真理与语言论述,呈现人类与语言之间无法切割的独特关系,进而指出海德格如何透过语言的分析,展开他揭开存有之本质的企图。接着则进入提问与论述展开的方式皆与海德格非常密切,同时又反覆拉开批判深度的德希达与阿冈本(Giorgio Agamben)思想,指出其中分别以“困境”(aporias)与例外状态(state of exception)概念展开的,对于构成人的界线状态的思考,以及对海德格人文主义与形上学批判的质疑。这份论文同时也将说明形上学思维与当代政治及伦理困境的内在关系,亦试着厘清德希达与阿冈本思想之间的差异,以及阿冈本如何在解构论述之外设想另一种政治或者伦理出路。透过这个由海德格—德希达—阿冈本思想联系起的问题序列,细致地呈现他们如何共享着重新思考人文主义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又展现出对人文主义问题的不同理解与诠释,并在此过程中,寻找对高捷泰劳抗暴事件以后充满张力之人权争议的可能回应。
URI: 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GT079549507
http://hdl.handle.net/11536/41404
显示于类别:Thesis


文件中的档案:

  1. 950701.pdf

If it is a zip file, please download the file and unzip it, then open index.html in a browser to view the full text content.